CURRENT LOCATION:INDEX>NEWS>INDUSTRY DYNAMICShomepage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網 2017年5月14日)
經國務院批準,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中國品牌日的設立,各大媒體廣泛報道,一夜之間,舉國上下高度重視品牌,更體現了國家對品牌建設的高度重視,展示了實施品牌戰略的堅定決心。
一個強大的中國需要一批引領世界的品牌。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第一大商品貿易大國,第一大制造國,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大國。自1995年中國大陸企業第一家企業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榮登《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以來,到2016年中國已有110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排名僅次于美國(134家)
但在全球最大的品牌評價機構Interbrand公司與美國《商業周刊》自2000年以來發布的“世界最具價值100品牌”中,到2014年中國才只有一個品牌入選,2015年和2016年也只有華為和聯想2個中國品牌入選。
目前,我國加快品牌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發展品牌經濟正當其時。食品企業應如何抓住“中國品牌日”帶來的新機遇?就此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首農電商CEO、業內知名的品牌戰略營銷專家李志起和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兩位品牌專家。
1.食品行業迎來消費升級最大機遇
在中國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食品行業迎來了最大機遇。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需求正在發生改變,他們更加注重品牌帶來的信任感,選擇產品時也不只停留在滿足基本功能需要,而是更強調產品的品質、健康、環保及服務體驗等高層次需求。
李志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從近兩年的食品行業價格走勢來看,與健康相關或提高消費者生活質量的高端產品,平均每年價格增幅超過2.5%的通脹率。這說明,擁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群體愿意為提高生活質量買單,國人追求個性化生活方式的意識正在悄然覺醒,這為食品行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巨大潛力,同時也是食品行業品牌崛起凸顯價值的最佳時機。
2.品牌崛起凸顯價值正是時候
李志起認為,消費升級與打造品牌是一個相互促進、螺旋上升的關系。今年是農業部確定的農業品牌推進年,“中國品牌日”的設立也將品牌提高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消費升級代表了新需求的萌生,是催生品牌建立和成熟的原生動力;中國企業也應當加強自主研發能力,不斷錘煉產品品質,挖掘消費潛力,主動創造新需求,最大限度發揮品牌價值,引領消費。
在推進食品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業內企業在品牌方面的探索應用也在加強。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品牌就是最珍貴的無形資產,尤其是在中高端食品領域,品牌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選擇。比如在北京,消費者傾向于選擇首農集團的產品就是因為“安全”、“安心”這塊金字招牌。
3.借勢互聯網+和新零售變革快速發展
李志起說,除了靠過硬的產品品質取勝,借勢互聯網+和新零售變革快速發展,綜合線上線下互動,給予消費者優質的服務體驗,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是食品行業打造品牌優勢的下一個關鍵風口。
“新零售”模式的崛起是消費升級浪潮下的必然產物。以流量為主導的電商平臺經歷了高速膨脹的上一個十年,但當互聯網逐漸成為了一種生活必需品,人們的消費方式又不僅滿足于互聯網的方便、快捷,還需要線下門店提供切實的產品及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從O2O到OAO,線上消費者獲得線下的體驗和服務,同時又可將實體店顧客吸引至線上消費,線上電商與線下商超相互優化、豐富,合力筑造消費閉環,這是中國食品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更是打造中國本土品牌的歷史時機。
4.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對品牌的需求
近年發生的地溝油、瘦肉精、毒生姜、塑化劑等問題的出現讓很多消費者對國家的食品安全不滿意,雖然洋奶粉未必都適合中國寶寶,但是中國奶爸奶媽選擇代購、直郵購買洋奶粉的人數一直在飆升。
面對這些問題,企業應該怎么辦?根本性的辦法就是做品牌!因為品牌的基礎是品質,品質是品牌立身的根本。消費者在食品的選擇上逐漸從追求量的增加轉變為質的提升。
朱丹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食品企業來說,如何打造中國自己的品牌來匹配大國的形象,這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整個中國食品行業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也沒有得到太大的進步,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整個食品行業處于產業門檻和產業結構都比較低的一個狀態。
朱丹蓬認為,目前,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消費者的倒逼下,對于處在中間的企業來說, 應該解決品牌提升的一個問題。新生代的崛起,中產階級的擴容,消費者對食安的重視,對品牌的需求等一切利于品牌成長的良好環境,企業完全可以此為契機,抓住“中國品牌日”帶來的新機遇,對品牌進一步打造提升。